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針對房地產提供更多領先指標資訊給建商與一般消費者投資客做為參考以促進市場透明化與穩定

房地產價格問題是全世界的共同問題,無論哪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一段時間後,由於生產力的差異,法規對私人產權的保護,都會造成資產經過時間累積之後的差距逐漸擴大,那麼除非社會的經濟下滑,否則精華地帶的房地產價格高昂到一般人難以負擔是每一個資本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

民主國家的民意對於房地產價格這種影響民生重大的議題必然投入非常多的關注,各個國家為了反映民意,在房地產價格高漲的地區採用各種方法試圖影響房地產價格,比如:提高持有稅,限制槓桿比例,限制自然人法人的購買,增加交易成本,甚至為了讓租金降低,有些激進的國家甚至進行租金管制,按照想當然耳的邏輯判斷,這些干預應該會有一些成效,但如果你去查詢這些管制措施的成果,會發現所謂的想當然耳的邏輯在房地產價格管制上似乎效果不彰,事實上,這在經濟學的邏輯已經早就討論過,對於市場價格的干預,常常事與願違,尤其精華地區房地產之所以價格高昂的根本原因是資源有限,現實中不存在任何一種分配方法讓所有人都分的到。

市場對於供應不足的解決方法是增加供給,而價格提高本身就會促進供給的增加,但是對於精華地區房地產這個現實上難以增加供給的商品,比如說:都市為了希望能維持居民的生活品質,都對供應的建物面積有所限制,台灣是用容積率跟建蔽率來控制,台北市有搞一個容積銀行就是希望能夠將潛在未利用的建物面積釋放出來,也是因為台北市寸土寸金才會有這種政策出現,就算精華地區房地產就算價格高到天上,市場仍然無法透過生產增加供給。

但目前社會輿論仍然以為過去的價格管制方法能夠對房地產價格控制有所助益,但光舉個囤房稅當例子,就很難避免房東將稅金轉嫁到租客,如果是店面如餐廳或商店的租客也很有可能將稅金轉嫁到消費者,所以囤房稅很難避免對物價有負面的影響,囤房稅的結果反而又是中產跟底層實際比高資產的房東分擔了更多稅金,公共交通建設延伸到離都市更遠的區域是比較適合的紓解方式,或者大動作遷都將人口已經很密集的大都市設施與人口分散到其他區域,可惜的是這一類方法雖然有效,但是往往受限於預算,無法提前就進行,總是等到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後,才增加了公共交通建設,那麼對於紓解人口與降低房價上漲的壓力用處已經不大,比如說:高速公路新增高架道路,最近討論要延伸到頭份,但是那是建立在目前湖口到新竹交流道已經雍塞到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相關區域的房價也早就高漲很多年了。至於遷都要用到的預算太多,很難在政府的預算分配下爭取到足夠多的資源。

另外,台灣還有交易資訊不夠透明的問題,因此最近打算推動更完整的實價登錄政策,這在其他國家是早就已經有的政策,而這個透明的交易資訊當然是正面的做法,結果是跌時助跌,漲時助漲,最大的好處是消滅過去台灣市場中仲介作為中間人透過資訊不對稱獲取好處。

而我認為,政策做到目前的進度,已經足夠讓我們更前瞻的去找出領先指標當作市場眾多參與者的參考,讓市場價格能夠更穩定,以下舉出幾個有機會合併找出與房價關聯性以作為領先指標的資訊,有好幾樣已經會定期公布,1.當地的家庭可支配所得,2.當地的出生率,3.當地的結婚率,4.當地的建照發放坪數,5.當地的使照發放坪數,6.都市計畫的空地比率與人口成長率,7.各大購屋網站物件的價格分析,最重要的是能夠整合分析出這些數據對於未來房價的影響力,並且透過公共的平台定期公布資訊給市場參與者參考,千萬不能走錯誤路線去試圖控制房價,不但無效且造成各種副作用,影響正常市場經濟,如果真的硬要執行各種控制房價政策,那麼就必須公開說明相關副作用,比如說:稅金轉嫁問題,市場供給下滑問題等等。

房價是難以控制的,但是出租部分則是有機會透過增加租屋供給量來穩定租金的,政府應該繼續現有政策並提高執行效率,也就是增建社會住宅,提高租金補貼,提供房東稅務上補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