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中國製造未來的變化

中國製造最具有競爭力的部分,就是能夠短期間內提供廠商大量的低價且勤勞的勞工,願意忍受在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較低的薪資,進行重複性的勞動,並且離開原居地,長期居住於員工宿舍,世界的其他地方就算薪資足夠低廉,政府也缺乏力量提供能與中國政府相比較的勞工數量,試想,在這樣規模的國土面積上,廠商進行招工的成本將有多高,而除了中國以外,有哪個國家能夠提供這麼大量願意離鄉背井並且在短期內就能夠聚集的勞工呢?

下面引用劉仲敬訪談"改革開放就是奴隸經濟體制"的一段話:

假如你跑到印尼去投資,你當然要招工,從賬面上看印尼或者印度的工資標準是很低的,你可以賺很多錢,但是你招工的時候發現願意報名的人不多,因為理論上存在的那些廉價勞動力實際上並不在乎你的錢。這是小共同體仍然存在的體現。印度有很多村落被說成是種姓制度或者其他什麼,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共同體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就是說他們不需要錢。

但是,你如果到了廣州或者浙江,地方官僚其實可以使用極權主義的手段。你以前動員八百萬貧下中農來鬥地主或者是鬥資本家,現在你要動員八百萬貧下中農為外國地主資本家做貧下中農,而且還是不能罷工的那種貧下中農。

以上就是我認為中國製造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美脫鉤的情況下,外國資本最難放棄的,也最難轉移的;至於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所建立出少量的科技進步,對世界來說,這裡面的內容沒有甚麼不能放棄的,中國的進展大多是技術改良,缺乏真正突破性的創新,這恐怕也是由於共產黨的體制所造成的,能夠領導研究的往往是在政治能力上遠遠高於研究能力者,雖然做為領導者必然要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是政府主導的研究往往會造成作題比研究本身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仍有很高作題成分的台韓中即便看來科技進步,卻缺乏真正的突破式創新,台韓至少具備與熟悉了部分的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運作,因此還能夠維持一定比例真正的創新,即便只是改良式的,但在效率上仍比骨子裡仍以計畫經濟體制為主的中國來說好了許多,不能列在同一層級上比較。

未來,世界不可能擺脫中國製造,只是在中美對抗所引起的涼戰當中盡可能的脫鉤,而美國是民主國家,所以各個受影響的層級都會給政府壓力,這樣的情況就會造成美國政府並無法隨心所欲的排除中國製造,而是必須尋求妥協排除掉影響過鉅的部分,而即便要脫鉤的部分也必須給予夠長的緩衝期;所以未來的世界還是有不少的比例會留給中國製造,只是將被排除出供應鏈的核心部分。

拿華為事件當一個中美利益衝突的實例來看,如果以國安為理由,是不應該限制華為製造手機的事業,畢竟手機並不影響美國的國安,只需要排除出政府採購即可,但是,前面提到中美對抗引發涼戰,涼戰的情況下,就必須盡可能避免有資敵的行為,而且華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明知美國制裁伊朗等國家,但是卻想辦法繼續與伊朗等被制裁國家繼續做生意,以跨國企業的邏輯來看,不可能為了這少許的利潤冒險得罪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何況,華為的許多層面都仰賴著美國的科技與美國的金融體系,若說這其中沒有中國政府力量的介入也太天真了。

中美貿易戰以至於彼此逐漸脫鉤的過程中,中國賺取外匯能力將被強烈打擊,中國在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的生產上並沒有建立足夠的產能,其中糧食產量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理論上來說,共黨國家更應該重視戰略物資的生產,但是過去改革開放卻選擇了賺取外匯為主,未來失去外匯的狀況下,要換取戰略物資將付出比以往更大的代價,中國經濟成長減速之後,將產生出大量失業人口回到農村,中國政府的維穩能力若不出狀況,中國政治體制可能並不會有大的變動,只是中國的生活水準將停滯在目前的水準上,未來的成長變得十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