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影響我一生的一個小故事-千金市骨

故事原文來自於戰國策

《國策·燕策一》 
郭隈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隈始;隈且見事,況賢於隈者乎?豈遠千里哉?」

白話文:郭隗先生對燕昭王說:「我聽說古代的一位國君,想用一千兩黃金購得一匹千里馬,三年也沒有買到。他的一位近侍說:『請大王派我去買千里馬吧。』於是,這位國君就派這近侍帶上千兩黃金去買千里馬。三個月以後,這近侍發現了千里馬,但是這千里馬已經死了。近侍就用五百兩黃金買下了死馬的頭,帶回以報告國君。國君一見死馬的頭,又聽說是花五百兩黃金買的,便十分憤怒,斥責近侍說:『我讓你去買活著的千里馬,你怎麼帶回個死馬頭,還花了五百兩黃金?』近侍不慌不忙地回答說:『這死馬頭咱都花了五百兩黃金,要是活的千里馬得花多少呢?這一來,天下的人一定認為大王您能買好馬,那好馬很快就到了。』果然,不到一年工夫,這位國君買到了三匹千里馬。——如今,大王您真的要招攬天下的奇才,請先從我郭隗開始。如果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您的賞識,就不用說那些比我本領大的人了。那些有大本事的人,會從四面八方來投奔大王,何止千里之遠呢。」



這個故事原意是燕王為了找尋人才詢問郭隈先生方法,他不是說道理而是先說了一個故事讓國王思考,要買千里馬就先用重金買千里馬頭骨,展示你的真心誠意,那麼就有人帶真正的千里馬出現了。

先思考第一層面,為甚麼國君已經要宣稱要重金買千里馬,卻三年都買不到?我想到的是,古代交通不便,若要從遙遠的地方帶回千里馬,首先要付上代價,買千里馬的資金,路途的盤纏與照顧千里馬的費用,甚至還要考慮到千里馬可能會損耗的問題,假使一次只帶一匹恐怕賠錢,而一次帶個好幾匹,卻不了解這位國王會不會跟我殺價?所以,在不能確定這位國王對千里馬的渴望到甚麼程度之前,就不能確定是不是檔賺錢的買賣。

第二層面,我認為這個故事可以應用到太多情境中了,例如:想找員工、合作夥伴,我們都會觀察他是不是真心要投入,因為能力可以養成,但態度往往難以有大幅的改變,其實這種情況,我們常常就像是故事裡的商人,觀察對方是不是那位願意花不划算的五百金買沒用頭骨的國王?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確定願意他投入的程度。

第三層面,勉勵自己在所有事上都願意成為那位為了目標就算只先得到象徵性的頭骨也願意先浪費錢精力時間投入的人。在社會上有機會與人合作的話,一定必須知道,大家都在互相觀察你到底是不是那位願千金市骨的人,就像績優股社團訂下一些需要稍微付出的規定,我自己認為也不脫這個道理,你的付出內容其實不是真正的重點,你的付出能證明你的態度才是重點。

如果你只是想弄一頭千里馬來玩玩,那想要把千里馬當事業的伯樂,恐怕就會把你跳過了,足夠的投入當然不能保證成功,但連小小投入都躊躇再三了就更不可能,但如果你的態度是一定要買到千里馬,為了無用的頭骨投大錢來證明哥是玩真的,不對稱的支出卻變得非常合理的付出了。

想要買到便宜股票?不也是如此?你首先就必須要放棄手頭的資金去選擇持有股票,也放棄了潛在的其他投資機會,股票的價格是市場投票的結果,不是你能掌控的,公司獲利好股價不見得漲,獲利不好也不見得跌,你能做的只是估計好你能承受的風險,然後勇敢投入,希望市場如你預期的反應到股價上。

在獲利之前,你恐怕要花上不少的時間精力投入,接著你還會被情緒的波動不斷的打倒,爬起來,再次打倒又再次爬起來,過程裡你將不斷的懷疑自己,推翻自己,如果你的資金是那麼微小,這整個過程絕對不會讓你覺得很划算的,你是不是真的要花千金買那千里馬的頭骨??如果是,那我絕對可以確定,你不單單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勝利,為了證明你是對的。
看似蠢笨的犧牲與不計代價的投入,如果加上精密的計算,以及足夠的耐心,甚至需要一點運氣,就比別人更有機會得到你想要的。

我想到的延伸層面,就是大家講的本夢比,其實我並不認為本夢比完全是不好的,本夢比代表大量吸引超出需求的資金到某個產業或某間公司去,雖然這可能會使投資者的資金大幅虧損,但另一面則是會盡可能的吸引到夠多的千里馬進入這個產業,最終常常使得該產業成功,如果每個投資者都像本社團的成員那麼精明,那麼新創的產業就不容易獲得資金了,不過這可能也會因著我們資金規模的成長而改變,我很好奇的是,巴菲特的資金有多少放在較難以用財報評估的新創產業上?或者說是VC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