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Design產業,人力就是機器設備,併購,就是在消滅產能。不斷的併購就是不斷的消滅產能的過程,我是認同併購的,因為Design house目前還處於產能過高的狀況。
誰會贏?跟良率脫不了關係,這是一個比喻,我的意思是最終還是在比誰能更快更有效率的生產出消費者要的商品。
如果在策略上沒有明顯優劣勢,現在主戰場應該是MTK的人才濃度與數量,跟其他競爭者相比之下,有沒有明顯的落後?MTK真正的對手是誰? Qualcomm?還是華為/Samsung等的自有手機部門?
http://www.appledaily.com.tw/.../finance/20151007/36820745/
華為可以砸錢養海思,因為他有從通訊設備與手機賺的錢,問題是這個模式會持續多久?Apple也是用賣手機電子產品來養自己的晶片部門,到底自己設計與購買外部的IC,哪種模式最終會勝出?亦或混用的模式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各有優缺點?
如果手機最終變成幾支大鱷,其餘的公司都退出市場,而且這幾間公司的獲利都足以養得起自有的IC部門,那MTK就會過得非常艱難。畢竟目前最主要的營收來源還是手機IC。
新的成長來源會來自何處?目前沒看到很明確的訊息。物聯網的需求應該短期還不會太多。而且我猜也不是那麼高階,恐怕只能拼服務了。
http://technews.tw/2016/04/20/mediatek-3/
以上針對一些負面的部分來說明,事實上我對MTK仍舊深具信心,Why?因為我認為他的人才濃度跟CP值,仍然遠遠高於其他公司,問題只在於領導的策略,只要方向不要歪跟著主流作,就算仍舊無法成為領航者,但緊跟領航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我對於台灣能不能成為消費性電子商品的領航者一直存疑,你會比美國人或中國人歐洲人更知道甚麼樣的商品和功能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嗎?
要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讓美國人/中國人/歐洲人領導公司,台灣的董事會做得到嗎?或者表面上做到了,但真的放權了嗎?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